自古以来,造假都是一个收益很高的行业,虽然,这个行业具备极高的风险系数,但是,它绝对可以称为一个“高风险高回报”的行业。
当今社会,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,经常从各种新闻和媒体上看到许多造假报道。也许,今天的我们,看到的更多的是某种商品或某些证件的造假。但是,除了这些我们比较熟悉的造假行为之外,其实,还有一项更为悠久的造假犯罪活动。它就是:“货币造假”,即:我们今天所说的金融犯罪,伪造货币罪。
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我们显而易见,从古至今无论市面上发行过多少种流通货币,其相应的造假货币一定会随之存在,这二者之间好像真有点相伴相生的味道。
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一个“利”字。正所谓,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”。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,中国政府都针对货币的造假行为,出台了一系列比较严苛的惩处制度。但是,即便如此,严苛的制度也无法完全震慑住那些利欲熏心之人。
我国古代使用的则是金子、银子、或者铜钱等金属货币,而官府,对此类可当作货币流通的金属都是严格管控的,那么,造假者又是怎么实施他们的造假行为的呢?
如果你这样想,那就只能说你孤陋寡闻了。想必大家都知道,由于某些技术原因,我国古代流通的金、银、铜等金属,其含量都是不纯的。而普通百姓,并没什么比较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检验其纯度,一般在其流通的过程中只看其重量。如此一来,便给了那些造假者可乘之机。
看过古装剧的人大概都知道,古代的金银流通时好多都是铸成一锭一锭的元宝。而那些造假者,就会把这些金银元宝铸造成空的,然后,在里面灌铁或者铅来减少其铸造成本,以此,从中牟利。有关铜钱的造假,其实,在原理上和以上两种是差不多的。
只不过,他们是将官府发行的铜币融化后,在其中加入其它金属元素来增加其重量,以此,来达到牟利的目的。
首先,从技术上来说,想要造出假货币,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因为,任何一款货币的铸造模具,都是由国家有关部门管理的。为避免造假行为的发生,有关部门对这些模具的管控都是相当严格的。没有模具,自然无法造出能够以假乱真的假币。
但我们永远不能低估造假者的智慧,他们能够通过对货币外形,以及其所刻图案花纹等的观察,造出相应的模具,然后,再用这个模具批量生产出各种假币。除了金、银、铜等金属货币,我国古代其实也流通过许多纸币。这里面最出名的,大概就是北宋时期的交子了。
其实,在我个人看来,纸币的伪造难度远比金属货币大。毕竟,伪造金属货币时,只要有了模具及原材料,还是相对容易制作的,但是,纸币就没那么容易了。毕竟,伪造纸币时,除了要找到其专用的特殊纸张,还要将纸币上的各种花纹,以及防伪标识等精确的伪造下来,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常言道:“天下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”。当有足够的利益驱使的时候,人的智慧总会被发掘到一个我们很难来想象的高度。
接下里,就简单来说一说那些纸币造假者,他们都是如何克服造假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的。
在纸币的钞版制造上,他们有木刻、瓦刻、和用锡铅等金属铸造三种类型。在纸张的选材上,他们有用白纸熏染和普通纸张熏烤,以及直接印刷等三种方式。甚至,他们还用挑补剜改的方式,将小面额钞票改为大面额钞票。总之,造假者的手法千奇百怪,只有我们想不到,没有他们做不到。
除此之外,这些所谓的造假者,更是贯穿了各个阶层,既有平民百姓,还有奸猾商贾,更有豪门贵胄。或许,正是由于牵涉的人员太广,才让那些造假者持有法不责众的心理,有恃无恐的进行一系列造假活动。也正是由于这些造假者多如过江之鲫,才让各种假币满天飞以致金融市场最终崩溃。
据史料记载,1987年,清政府在上海外滩六号成立了中国通商银行。相传,该银行实际所收资本大约为250万两。这些钱的来源大约可分为三处:其中,超过1/3的资产金额来源于盛宣怀的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,另外的70多万两来源于李鸿章等清政府官员的投资,余下的部分则来源于各个行业的投资。
当时,该行完全仿照英国汇丰银行的管理模式来经营,其通过发行钞票来开展存款和放款等业务。原本,该银行的创办初衷是为了推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,但是,最终却由于日本浪人中井义之助的假币事件,受到了重创。
此事得从1903年2月说起,那天银行像往常一样营业,一切都显得很平静。但是,随着上海某钱庄伙计的到来这种平静被打破了。该伙计拿着银行发行的纸币,去银行兑换银两时,被指出他拿的是假币。
出现了这样的事情,银行当然不能坐视不管,因此,他们只能严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但这一查,却查出了大事。原来,通过查探之后,他们发现,银行发行的纸币中竟出现了五元,十元等面值的假币。随后,他们针对这一事件,在自己旗下的各营业部,贴出了鉴别真假币的方法。
不但各店铺和钱庄纷纷拒绝使用该银行发行的纸币,连手中拥有此类纸币的普通民众,也纷纷急着向银行兑换银两。一时之间,银行的门槛都快要被踩破了。为了尽快结束这个混乱的局面,该银行不得不调取自己库存中的100万现大洋,并且,又向汇丰银行借了70万大洋来供这些人随时兑换。
一天之内,他们不仅兑换出了20万块大洋,还在那个月里收回了共计价值30万大洋的钞票。当然,银行里的人也不全是傻子,出了这样的事情他们自然要从源头上想办法解决。因此,他们一直在留意来兑换大洋的人中有没有可疑人物。果真,机会还是留给了有准备的人。
某一天,一位日本人带着价值4000元的伪钞到银行兑换,被工作人员当场识破。
如此巨大的数额,又怎能不引人怀疑?但是,为了不打草惊蛇,工作人员还是找了个借口让他过两天再来兑换。随后,又派人秘密和他接触,成功套出了其身份信息,并将这一情况如实报给了当时的租界巡捕房。很快,巡捕房的工作人员,就逮捕了这个日本人。
通过审问之后,他们得知,此人名叫中井义之助,是一个日本浪人。他与人合作,在日本本土内至少伪造了价值30万大洋的假币。他先到上海定居,随后,由其合伙人分批将假币运到他位于上海的家中。之后,他再通过日本在上海的商社,将这批假币流入市场。
出于贪心,他独自携带部分假币到银行兑换现金。但是,没想到却出师不利,被当场抓了个现行。通过此人的供词,警方不但在其家中查获了大量还未使用的伪钞,还通过外交手段迫使日本政府抓获了其同伙,同时一并收缴了其作案工具。
随后,为减少损失,中国通商银行将旧版钞票全部收回销毁,并重新印刷了新版纸币。虽说,主谋已经被抓获,但是,此次假币风波却让该银行蒙受的损失没有办法挽回。存款从1899年年底的397万两,下降到1904年年底的189万两;放款从1899年年底的582万两,下降到1904年年底的261万两。
甚至,更令人气愤的是,在日本政府的多番推脱和阻挠之下,该假币事件的元凶并没能得到应有的处罚,甚至,后来还活跃于日本政团。所以,我们有理由相信,日本浪人的这次伪造假币行为就是一次国家行为,其背后的支持者就是日本当局。
【《楮币谱》、《中国通商银行: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商业银行》、《中国通商银行及其发行的钞票》】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